close

感冒治療的基本原則

http://www.pediatrics.com.tw/%B7P%AB_%AAv%C0%F8.htm 不論是小寶寶或大人,感冒仍然是大家最常得到的病,也是大家最關心的,
本篇謹介給關於感冒治療的一些基本觀念,提供大家做家居的參考:

最常造成感冒的原因是病毒,大約占全部感冒的百分之八十。
一般病毒引起的感冒是不會用抗生素的,醫生所開的葯也都是一些控制
外表症狀的葯,例如鎮咳葯,袪痰葯,鼻涕葯,這些葯都不能夠使感冒
這個病早一點好起來,只是在生病時的症狀上盡量減輕,使感冒的過程
會過的比較舒服一點,這一種治療方法在醫學上稱之為「症狀療法」,
「支持療法」、或「保守療法」等。當感冒的症狀自己逐漸降低的時候
就可以停掉這些葯了。這時候感冒之所以會好主要是靠患者自己的抵抗力。

大約只有百分之卄的感冒是因為細菌的感染而引起,造成感冒的細菌
在小朋友年齡五、六歲以下,以「嗜血性感冒桿菌」最重要;超過
五、六歲以上則以鏈球菌最為常見。醫生如果診斷是細菌造成的感冒,
醫學的原則是一定會給抗生素的。全世界的標準:只要一開始用抗生素,
基本上一個治療過程就是七到十天,不可以中間停葯,
太早的停葯時不能使感染到的細菌完全清除,這些體內殘餘的細菌將會
造成很多的併發症。

最常見的兩大併發症,一個是腎臟炎,在醫學上稱之為「腎絲球腎炎」,
這是一種鏈球菌感染以後,治療的時間不滿一個基本治療過程(七至十天),太早停葯時,殘餘的鏈球菌所引起體內產生的一些抗體,破壞了我們人體腎臟內的腎絲球所致。小寶寶會出現血尿、水腫、高血壓等現象。另一個更可怕的併發症是風溼病,包括了風溼性關節炎及風溼性心臟病兩大部份。有很多心臟病的患者在出生的時候沒有心臟病,但是以後又發現有心臟病,尤其是很多與心臟瓣膜有關的心臟病,時常都是鏈球菌引起的感冒,治療不完全所引的。大家平日所聽到的某某人要換心臟瓣膜,就是屬於這一類,各大醫院中這一種換瓣膜的手術非常常見。這些都是對健康有很大影響的大麻煩,不可以慎。

如果在國外居住過或是與外國人熟識過,都可以知道,他們的人民
都知道只要一開始使用抗生素治療任何疾病,他們一定會主動問清楚
是否要用幾天(感冒若需用抗生素,一定是用七到十天;若是中耳炎、
小便發炎則至少用滿兩個星期),若時間未滿,在治療過程的過程中間
絕不擅自停藥,是他們的國民對這一方面的常識很了解。

相對的,我們國人時常不論任何疾病,都會在自已覺得症狀比較減輕的
時候就自動減藥或停藥。所以後來有一大堆人有了併發症之後就整天在
洗腎,或是心臟開刀、換瓣模,而不知早做宣導,早做預防。

當然,大家會覺得感冒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細菌又起的,另外百分之八十
是病毒所引起的,所以醫生不能開比這一個比例更高的抗生素啊,因為
政府對民眾說亂開抗生素會造成細茵的抗藥性!但是仔細檢討這種論調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可以成立,在國內則不能成立。

因為醫師並不能用肉眼來分辨出那一個患者的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
那一位患者又是由細菌所引起的。所有感冒的症狀都是類似的發燒、
咳嗽、鼻涕…..等,病毒與細造成的感冒在外觀上很難分別。在國外的
標準處理是:只要感冒有發燒或喉嚨痛,患者一律要做一種「咽喉抹片
抗體試驗」,醫師用棉韱對著患者的咽喉部抹一下,取其分泌物立刻做
一個簡單的試驗,可以像驗孕或是驗血型一樣很快的確定是不是細茵感染,
很明確的知道這一個患者到底要不要用抗生素。如此的做法非常清楚而且
不會有抗生素濫用的問題。

但是國內為甚麼不做呢?基本上是費用問題:每做一次的費用需要台幣
一千元左右,但是健保並不給付。所以高品質的醫療還是無法達到的。
目前國內民眾只付薪水百分之四、二五的費率來繳保費,與各國平均薪水
百分之八至十一的費率相比,這是全世界最低的健保費率。政府固然是
為民眾省了錢,但是所造成的現象一個是用各種手段壓制對醫師的給付,
要醫師節省。另一個是國人出國時出現「恐病及拒醫現象」,大家出國
時都不敢去看病,理由是怕醫藥費太貴,不敢付錢,外國醫師也常因此
饑笑國人有病時不敢看病,只知省錢。需知健康最重要,難道其它國家
自已的人民就不生病不看病了嗎?入境隨俗,有病絕不能拖延,該就醫
就要及時就醫。

在感冒發燒,醫師不能用肉眼代替檢驗判定是不是細菌感染的時候,
萬一這一位患者是細菌感染,細菌感染不趕快用抗生素治療是很容易引
起肺炎、腦炎、敗血症等併發症、甚至死亡造成醫療糾紛。那一個醫師
敢不對可疑的病患趕快用抗生素治療,以防病情惡化呢?這種情形即使
全世最好的醫師也不敢不用抗年素。如果台灣的醫師都嚴守健保的規定
所有感冒的病患都不用抗生柔,受害的是那百分之二十用肉眼分辨不出
的細茵感染患者,當然也包括倒霉的醫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ily 的頭像
    Emily

    happylolem的部落格

    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