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症候群

坐骨神經痛是大家相當熟知的一種症狀,它指的是沿著坐骨神經的路徑出現疼痛或是感覺異常。當時以為痛的來源是在坐骨,但是在1934年後卻發現,大部分的患者是腰部椎間軟骨突出、退化性關節炎長骨刺、或脊椎滑脫症這些疾病壓迫到第四腰椎至第二薦椎神經根中的其中一條或數條所引起,也就是問題出在腰部。但約有百分之六到八的患者,雖然診斷是坐骨神經痛,也接受了腰部熱敷、骨盆牽引及運動治療,甚至腰部手術,症狀仍無法完全去除。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復健科邱涵傑醫師指出,這些患者坐骨神經痛的來源不在腰部,而是在臀部。通常是坐骨神經走到梨狀肌附近時因為某些原因(如:受傷)遭到壓迫才引起的,因此稱作梨狀肌症候群。在臀部,只要掀開淺層的臀大肌,就可以看到深層的梨狀肌和其他四條負責大腿轉成外八字(外轉)、張開(外展)及屈曲的肌肉。梨狀肌雖然出不了什麼力,但因坐骨神經從它的下方穿出來而使得它成為第一配角。因此,梨狀肌受傷、發炎、過度使用或出血,附近的腫瘤或未消失的血管,都可能導致坐骨神經遭到壓迫而出現症狀。

邱涵傑醫師說明,在經過仔細的詢問下,患者通常覺得單側、逐漸惡化的臀部痛遠大於腰痛,側躺在床上翻向另一側時會痛,嚴重時走路像跛腳。徒手身體檢查會發現臀部骨頭附近有壓痛點,甚至摸到肌肉硬塊,讓梨狀肌做拉筋運動或使其出力對抗阻力時會引起疼痛,另外,大腿伸直抬高時也會引發疼痛。

邱醫師進一步說明,其實梨狀肌症候群在臨床就可以診斷,想要確定診斷時可使用神經傳導檢查,視患者在正常俯臥和梨狀肌受拉扯的情況下H反射的時間是否明顯延長來判斷。治療目前仍以保守療法為主,包括:局部注射類固醇加局部麻醉劑一到二次、短波或超音波深部熱療、加上梨狀肌的拉筋運動。約有八成的患者症狀可改善百分之七十。如果療效不盡理想,亦可考慮切斷梨狀肌,因其在五條肌肉中出力最少,因此切斷後不會有任何的功能障礙。

最後邱醫師提醒大家,如果您的坐骨神經痛在治療腰部一陣子後仍然效果不彰,且臀部痛遠超過腰痛,請趕緊找復健科專科醫師為您檢查診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